止起重機車輪啃軌的措施需要從設計、安裝、維護和操作等多個環節入手,以下為具體措施:
軌道精度控制
確保軌道安裝的直線度、水平度、軌距及軌道頂面標高符合標準(如GB/T 10183或相關規范)。
使用全站儀或激光校準儀定期檢測軌道的平行度和直線度,及時調整偏差。
軌道接頭處理
軌道接頭處應平整,高低差≤1mm,間隙≤2mm,避免車輪通過時產生沖擊或偏移。
車輪檢查與更換
定期測量同一組車輪的直徑差(通常不超過直徑的0.1%~0.3%),超標時更換或修復。
檢查行車輪輪緣厚度,磨損嚴重時及時更換,避免輪緣與軌道側邊過度摩擦。
傳動系統同步性
檢查驅動電機、減速器及聯軸器,確保兩側車輪同步運行(如采用變頻調速或編碼器反饋控制)。
調整制動器,避免單側制動過緊導致偏斜。
金屬結構矯正
定期檢查起重機主梁、端梁的變形(如旁彎或拱度異常),超標時進行矯正或加固。
避免超載或長期偏載運行,防止結構變形。
安裝水平導向輪
在車輪兩側或軌道內側加裝水平導向輪,強制限制車輪橫向位移。
自動糾偏系統
采用激光或傳感器實時監測起重機運行軌跡,通過電控系統自動調整驅動電機轉速,實現動態糾偏。
軌道與車輪潤滑
定期清理軌道表面雜物(如鐵屑、油污),涂抹專用軌道潤滑脂,減少摩擦阻力。
避免過度潤滑導致打滑。
定期檢查與記錄
建立維護臺賬,記錄軌道磨損、車輪直徑、啃軌痕跡等數據,分析啃軌原因并針對性處理。
標準化操作
培訓操作人員,避免急啟急停、斜拉斜吊等不規范操作,減少橫向沖擊力。
空載試運行檢查軌跡,發現異常及時停機排查。
車輪與軌道匹配
根據起重機行車輪鍛件類型選擇合適輪緣形狀(如雙輪緣、無輪緣+水平輪)和軌道型號(如QU型或P型)。
在頻繁啃軌區域,可改用耐磨材料軌道(如高錳鋼)或表面硬化處理。
早期征兆:軌道側面有亮痕、車輪輪緣磨損不均勻、運行時發出周期性異響。
檢測工具:超聲波測厚儀(車輪磨損)、振動分析儀(傳動異常)。
通過以上綜合措施,可有效減少或消除起重機啃軌問題,延長設備壽命并保障運行安全。若問題反復出現,建議聯系專業機構進行系統性診斷。